青浦地处上海市西郊,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以青浦城区为中心,东部河江交错,西部湖荡群集。勤劳善良的人民,加上良好的自然条件,造就出著名的鱼米之乡。热爱自由、追求正义的青浦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近代以来更是自觉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早在1848年,运送漕粮的船夫痛打英国传教士,史称“青浦教案”;1853年,周立春、周秀英领导塘湾农民开展抗粮斗争,继而成为上海小刀会起义的一支重要力量;1862年,太平天国官兵在青浦重创“洋枪队”,一时有“铁青浦”之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青浦有识之士高举义旗,纷纷响应。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青浦的先进分子很快了解并加入了这一先进组织。从此,青浦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掀开了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一、追求光明
青浦章练塘(现青浦区练塘镇)青年高尔松、高尔柏在上海同文书院读书时,高尔松经杨贤江、沈雁冰介绍,高尔柏经杨贤江、施存统的介绍,于1923年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入上海地方第六组(南京组)。到翌年10月,他们与松江两名党员和练塘一名党员成立党小组。1924年,在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工作的黄麟书和在上海大学附中教书的陆宗贽分别于苏州、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章练塘廖陈云(即陈云)、沈书堂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上海同文书院读书的吴开先、上海杨树浦大成纱厂做工的朱秀英及在江苏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姜有方,也分别在上海、苏州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6年,在上海同文书院读书的朱国沧、胡秉钺也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南洋公学读书的夏采曦入党后因出席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及在学校开展革命活动被校方开除,回乡发展戴迪人、陆惠人等人参加共产党。上海大夏大学的熊天荆也在学校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在上海读书的吴志喜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与高尔柏等创办进步学生刊物——《棠棣之花》,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在“五卅”运动中,他们与恽代英、侯绍裘(松江籍)等共产党员直接参加了上海示威游行的组织与发动工作。1926年4月,在沪工作的陈云、高尔松、朱国沧、徐勖、吴开先等24人组织“青浦旅沪学友会”,在《青浦旅沪学友会缘起》中呼吁青年学生向黑暗势力斗争,并以“联络感情,互相砥砺,团结青年,改造家乡”为宗旨,开展民主革命活动。同年下半年,陈云、夏采曦等共产党人返回家乡,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从事建党工作。
1927年初,北伐军到达枫泾,小蒸(现练塘镇小蒸社区)的陆铨生(即陆铨)、潘达青经胡秉钺、黄麟书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又在小蒸吸收曹象波、徐秋松、曹兴达、胡秀清等12人入党。与此同时,在夏采曦、叶昌诒等启发帮助下,观音堂地区(现青浦区华新镇凤溪社区)的顾复生、顾达珍等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年,在青浦的党员共为50人。
二、“荡滩风潮”
自从有了共产党,青浦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3年,青浦籍的中共党员高尔松、高尔柏兄弟就开始在青浦(当时属江苏省)开展革命活动。也就在1923年,青浦县的劣绅趁清丈荡田之际,勾结官府,组织“利青公司”,以每亩2元包揽夺买农民开垦的荡田,再以每亩10元卖给农民。为此,西乡农民自1923年6月起奋起反抗,从几百人发展到上万人,多次到县署情愿,与劣绅斗争了好几年,史称“荡滩风潮”。1925年,中共徐家汇独立支部和上海大学支部派高尔松、高尔柏等人,带领在上海的青浦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回青浦,领导青西农民运动,到小蒸和进步青年陆铨生一起,向农民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组织农民阻止地主清丈土地;代表农民与乡董劣绅谈判,提出取消“利青公司”;又先后创办了《练塘评论》、《青浦评论》等刊物,批判劣绅,抨击黑暗社会,维护农民利益。
“荡滩风潮”不仅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时中共中央、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简称上海区委)对此十分重视,中共中央委员毛泽东以“润之”为笔名,撰写了《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一文,对青浦农民斗争作了专门阐述。此文刊登在192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上。同年10月,中共上海区委在《关于江苏农民运动的报告》中,也介绍了青浦农民斗争的情况,并提到“曾有同志前往宣传”。这些活动为青浦的建党活动准备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干部条件。
三、组建支部
1926年2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侯绍裘,按照上海区委(又称江浙区委)指示,在上海举办附近各县小型农民运动,陆铨生等参加训练班,回青浦后即着手筹建农民组织。
1926年10月,根据青浦形势的发展,中共上海区委上海区委指示:青浦农运应从组织“垦户联合会”着手,又派上海市党部中共支书黄麟书到青浦领导党的工作。接着,共产党员姜有方接受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指示,回青浦家乡活动。同年冬天,小蒸地区首先成立农民协会。接着,黄渡观音堂地区也建立了农民协会。
1927年3月,根据青浦党员的活动情况和实际斗争需要,侯绍裘派高尔松回青浦组建了第一个独立支部——中共青浦县独立支部。下半年建立练塘、城厢、黄渡3个特别支部,共有党员27名。同年11月,建立了中共青浦县委,陈云任县委书记,下辖3个区委,即观音堂(黄渡)区委、小蒸(练塘)区委、枫泾区委,领导青浦、松江、金山三县的党组织工作及农民运动。12月,陈云负责松江区(管辖松金青三县)党的工作及农民运动,夏采曦接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
夏采曦、胡秉钺等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被关押,小蒸农协会长龚伯园、陶月笙等也相继入狱,但斗争并未停止。东乡顾复生、顾达珍等仍坚持在原地活动,采取农民进城与职工罢工相结合的形式组织东乡农民与城厢地区职工举行示威游行,与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捣毁了设在中山公园(今曲水园)凝和堂的县清党委员会,营救了夏采曦等4名共产党员。
四、“小蒸暴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江苏省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8、9月间先后派吴志喜(吴子轩)、陈云到青浦领导农民运动,组织秋收暴动。陈云和夏采曦、吴志喜、陆铨生一起研究决定,首先恢复和整理农民协会;培养农会骨干,建立党组织,开展农民武装斗争,搞秋收起义,为了发动群众,他们白天和农民一起劳动,晚上在场地上和农民一起谈山海经,拉胡琴,吹笛子,宣传抗租抗息,家喻户晓“穷人面前一条路,不搞革命无生路”。10月25日即农历十月初一日,小蒸有举行庙会的习俗,小蒸周围三四十个村庄,约有三千农民参加庙会。陈云、吴志喜等利用迎神祭坛结束之际,立即跑到庙会后荒坟高地上,向农民群众演说翻身闹革命之道理,农民纷纷报名参加农会。11月一支近30人的农民武装队伍成立,命名为松江区农民革命军,由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返乡的吴志喜任总指挥,陆龙飞任副总指挥,陈云任政治委员。
农民运动声势越来越大。小蒸地区的抗租运动搞起来了,地主收不到租息,联名向当局控告。立冬,地主袁伯祥、陈雪成纷纷到小蒸逼租。他们拦截上街农民,到农民打谷场上强收硬夺,行凶打人。1928年1月3日,中共青浦县委决定,由吴志喜指挥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去打袁伯祥的枪船,陈云、夏采曦又派人到曹家浜、姚家浜等村庄发动好几百群众汇集到埋伏地。经过激烈的战斗,农民军受到一定损失,吴志喜指挥农民军掩护群众安全撤退,率农民军向塘南转移。这次打枪船,揭开了小蒸、枫泾地区农民暴动的序幕。
小蒸的地主豪绅汪顷千、地保胡祖文等以为农民军打垮了,气焰嚣张,派人到农会骨干家中翻箱倒柜,要人要钱,行凶打骂。1月5日晚,吴志喜等带领一支农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夜袭小蒸,镇压了汪顷千、胡祖文。之后,农民军又在陆家浜处决了恶霸金海琴、李新发、李善庆、李福龙、蔡松泉。当时曾流传着:“共产党,扒平王,一夜打死七只狼,财主人家泪汪汪”的歌谣,有力地支持了抗租抗息斗争。
农民军利用晚间,先后缴获小蒸、枫泾周围六个团防局的长枪40多支,短枪20多支。还迫使马桥地主张九相将三支匣子枪,9支步枪送到农民军驻地。收缴了小蒸、枫泾的地主武装后,从此农民革命军声威大振,南到朱泾、西到枫泾、东到松江,北到练塘,方圆几十里,六七十个村庄都发动起来了,有五六万农民加入农会。
1月12日下午,陈云到枫泾乡下和吴志喜等研究制订枫泾暴动计划。
1月15日,陈云同志在草场浜召开了一次武装暴动的誓师会,启发农会会员控诉地主压迫农民的罪行,四五百农会会员个个准备投入战斗。农民军领导研究决定,在1月22日除夕夜趁地主豪绅回家团聚时,攻打枫泾。枫泾自卫团团总周怀春,大地主吴进藩等豪绅向松江、嘉兴两县的驻军求援,镇压农民运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吴志喜和副总指挥陆龙飞安排农民军上船向青浦县境撤退。为了掩护群众,他们开枪把敌人引向自己,终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不幸被捕。1月26日,吴志喜、陆龙飞等英勇就义。
“小蒸暴动”失败后,青浦党组织遭到破坏,但仍然顽强的生存下来,继续领导着人民的斗争。青浦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紧紧依赖青浦人民,与国内外反动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迎来了全国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